行走安阳:高考中的城市密码

行走安阳:高考中的城市密码

小说《行走安阳:高考中的城市密码》的主角是【殷墟,甲骨文,青铜】,这是一本短篇小说,由才华横溢的“余文国”创作,故事情节生动有趣。本站无广告,欢迎阅读!本书共计107360字,22章节,更新日期为2025-05-17 01:08:50。目前在本网 【szmshu.com】上完结。小说详情介绍:该书作者査阅统计出自2001年以来二十余年全国各地各科高考试卷,从中遴选出122道含有安阳元毒的高考试题,涵盖历史、语文、政治、地理、数学、化学等学科,再由此选出其中考点精准对接安阳的,通过高考试题引入主题,层层解锁高考背后的安阳城市密码,将当下与百姓息息相关的热点、关注点和悠久丰厚的安阳历史文化有机融合,紧抓一个城市的核心点,绘制出一幅精准的城市前世今生图。

戳我直接看全文

《行走安阳:高考中的城市密码》精彩片段

思想和文物的创辟,以及伟大人物的性格和活动。

这些项目要到有文字记录传后的时代才可得确考……本书即以商朝为出发点,

然后回顾其前有传说可稽的四五百年……在后人关于夏朝的一切传说和追记中,

我们(所)能抽出比较可信的事实。

——张荫麟《中国史纲》(1941年)材料二我们如果不自满于神话与传说,

那只有求助于考古学之地下发掘的证据,现在虽因为材料缺乏、考订困难,

还没有明确的论断,可与古代的记载互证……我们今后研究古史,

不必龂龂于文字记载的争辩,而只有从事于考古学而努力于地下发掘之一条大道。

——周予同《开明本国史教本》(1931年)完成下列要求:(1)据材料一,

分析《中国史纲》不以夏朝作为“出发点”的原因,指出该书探索夏朝历史所依据的史料。

(2)二里头文化的探索有利于减少夏史研究“龂龂于文字记载的争辩”。结合所学知识,

指出二里头遗址的科学发掘,最早得益于谁主持的什么考古活动,

并列举二里头考古发现的政治建筑和生产活动遗址。(3)据材料二,

指出探索夏朝历史奥秘应遵循的最重要路径,并分析其原因。

【考题解读】华夏文明考古探源参考答案(1)原因:该书侧重的项目需要确考的文字记录,

夏朝历史缺乏当时的文字记录。史料:传说、追记。(2)主持人:徐旭生。

考古活动:夏墟调查。遗址:大型宫殿遗址,铸铜、烧陶、制骨等手工作坊遗址。

(3)路径:考古发掘。原因:神话传说、文字记载无法定论。

小说《行走安阳:高考中的城市密码》试读结束!

免费在线阅读